花甲老人穆薩的“中國夢”
在蘇丹喀土穆,一張簡單的塑料方桌就是穆薩(Musa)日常學習漢語的地方。他是蘇丹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的學員!
老師說,“我對他印象很深。只要他來上班,你就一定會在門口的大樹底下看到他?!?nbsp;這棵樹下,有一張簡單的塑料方桌,上面鋪著一塊白布,擺著他的黑色公文包。包里永遠裝著一本《當代中文》、一本《新漢語水平考試真題集》、還有一本彩色的《漢語圖解小詞典》。方桌前,穆薩總是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,或寫或思,或嘴里念念有詞。有時候還會看到他手里握著一支拉著很長的線,需要插電才能使用的點讀筆。他一邊點,一邊跟著讀,那認真勁兒活像一個遵紀好學的小學生。
當被問到“你為什么學習漢語?”時,起初穆薩聽的不是很明白,待老師用英語翻譯一遍后,他才恍然大悟,然后用磕磕絆絆的漢語說:“啊……我想要去北京”。
“一直以來,我都覺得穆薩是一個不那么聰明的人,漢語圖解小詞典中的大部分詞匯他都通過點讀筆掌握了,但是還是不能說出,甚至聽不懂一些簡單的句子?;ㄙM了大量時間,進步甚微。但他總是那么執著,有時候甚至會跑到我的房間門口喊我名字,讓我教他>>學漢語?!崩蠋熣f。
記得有一次,教師們還正在餐廳吃早飯,穆薩就拿著一張紙,一支筆,徑直走過來說:“寫”(他的意思是讓我幫他聽寫漢字),讓老師哭笑不得。
一天下午,在門口的大樹底下,老師又看到了那個熟悉的身影,穆薩就像一尊精美的雕塑一般,定格在那里,任憑斗轉星移,似乎從未離去。老師悄悄地走近穆薩,穆薩發現后非常高興地打起招呼。老師問道:“穆薩,你今年多大了?”可穆薩還不太能理解這句漢語的意思,于是老師又翻譯了一遍,說罷,穆薩用他磕磕絆絆的漢語說:“啊……我五十九”。
幾近花甲之年的穆薩,心底卻仍舊揣著一個小小的“中國夢”——去北京。為實現這個目標,穆薩每天在門口的大樹底下,用自己的專注踐行著“勤能補拙”這句中國古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