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課教學技巧總結
攀達漢語曾經做過一個小案例,在外國人學漢語班級課上,同樣的老師用不同的教學法,從學生那里得到的反饋是不同的,好的教學法有利于學生增加對漢語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,所以效果更明顯!那么,在講課的時候到底需要注意哪些小細節呢? 一起來看下文。
結構: 按詞匯,短語,句子,陳述句,疑問句這樣的順序來講,在學生看來,就更有邏輯性,方便記憶。
ppt:做ppt 電子課件不要太花哨,版面工整簡潔為好,否則會給學生增加負擔,需要搭配英文的時候,也要注意英文的準確性,因為這直接體現了老師備課的態度。
手勢語:也會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,比如講聲調的時候,手勢語加上五度標記法(感覺陌生的可以查一下)會更貼切一些,和學生互動時,如果學生水平不夠高,那手勢語可以很好的起到說明的作用。
用詞:講課的過程一定不能出現太專業太難的詞匯,比如講洗澡,離婚,見面這樣的詞,舉例子,講用法就可以了,不要出現像“離合詞”這樣特別專業的術語。
媒介語:課堂媒介語的應用要注意,不斷的增加漢語的輸入才會更快的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,一味的用學生的母語來解釋會讓學生放棄思考,可能會適得其反。
時間分配:一堂課,只有老師說或只有學生說都是不對的,科學的課堂上,老師和學生說話的時間比例應該是4:6,老師給出關鍵句子,學生負責練習與思考這是最有效的模式。
反饋:在學生回答結束后,老師應該積極的給予反饋,夸獎可以增加學生的信心,所以多用不同的詞去夸獎學生,也很重要。
實踐性:最后就是一定要教real language ,學生在剛開始學習語言的時候,是很依賴老師的,你給他什么樣的語言,他接受的就是什么樣的世界,所以你教的語言應該有實踐性,是中國人常用的。
以上便是本人對漢語老師課堂教學的一些實戰經驗,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!
轉載請保留出處:http://www.whirlcell.com/jiaoxuefa/7162.html